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时间:2025-05-14 08:53:34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编辑】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使学生感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及估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估计物体的质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张秉贵的照片,提问:你们认识这个人吗?生:不认识。师: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售货员。他的特点就是顾客要多重的糖,他一把抓起来放到秤上一称,准得连一块糖也不差,所以被人们尊敬的称为“一抓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抓得那么准吗?就是因为他勤学苦练,练就了能够准确的估算物品质量的绝活。你们想不想向他学习?生:想。

二、实践活动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模仿一个购物的场景,评选出咱们班的小“张秉贵”。

1、活动要求:

(1)同学在小组活动时要互相帮助。

(2)当你在准备称物品时遇到人多地情况下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候。

(3)活动时说话要轻,不要影响到其他组。

(4)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物品的质量,先不考虑物品的价钱。

2、活动过程:

(1)同学们把要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后拿到售货员那里称一称,看看你的估算准不准,把估算和实际称的数据请记录员帮你记录下来。

(2)老师想先做一次售货员,你们做顾客,你们同意吗?(同意)请你拿出带有红色标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指名回答)咱们把物品放到秤上称一称,看谁估算的最准。(500克)请同学们再来轮流掂一掂,这就是重500克的物品。

3、你还想买别的物品吗?

(1)角色分配:每组选定一个售货员,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其他同学做顾客。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略)。

(3)全班交流。同等质量的物品都有哪些?(小组汇报)

(4)评选小“张秉贵”。每组评选出一名同学。

(5)提数学问题。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手中的物品,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6)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后小结:

出示生活中的物品:

1、出示一袋奶,你们估计它有多重?出示一盒奶,估计它有多重?出示一袋包子,估计它有多重?

2、药品:在药盒上找数学信息。师:克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3、营养配餐:找数学信息。(师指说含量)师:克的知识能让我们的营养均衡。看来克与千克的知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苏教版2021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4# 篇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

2、能判断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用分数表示。

3、在判断、讨论可能性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提出:袋子里有一白一黑两个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有几种可能?让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话题引入,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中。)

二、求可能性

1、教师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谈话,提出“摸到白子和黑子各占所有可能性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概述。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初步懂得事件发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感受有些实际问题可借助数学表述。)

2、提出问题(2),让学生讨论有几种可能,都是什么。列举出来。(设计意图:讨论有几种可能,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作准备。)

3、教师启发性提出“每一种可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得出:每种可能都可以用1/3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尝试练习

1、教师谈话并拿出骰子,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观察骰子特征,为后面用分数表示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作铺垫。)

2、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知道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用1/6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掷骰子事情,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有条理思考、表达问题的机会。形成用分数表示事件的等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四、设计游戏

1、教师提出用扑克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游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试做。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动手试做的空间,考查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2、交流学生设计的方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不同方案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苏教版2021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实验、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摸棋子活动,在用可能性描述事件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引出把6个黑棋子,4个白棋子放在盒子中和“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由围棋子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入学习活动,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摸棋子活动的准备。)

二、摸棋子实验A

1、教师提出摸棋子 ……此处隐藏3524个字……。教师可以依照教

科书中的图示,事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和两袋棋子,为了交流方便,可以给盒子标上序号1和2。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分别将两袋棋子放入两个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书中的问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每次摸棋子前应将盒中的棋子摇匀。提出一个问题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试验,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学生充分经历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

④另外,在汇报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在左边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红棋子”等描述进行表达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⑤(3)例2的教学。

⑥教科书呈现了六幅与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画面,通过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会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⑦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再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只要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等。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这件事的发生是确定的”“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这件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

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周围熟悉的情境,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什么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另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让学生来判断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会赢”。让学生认识到对于某一客观事件来说,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与个人的愿望无关。

⑨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⑩随机现象虽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概率论正是揭示这种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为了叙述的方便,把条件每实现一次,叫做进行一次试验。例如对“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这个事件来说,做一次试验就是将硬币抛掷一次。如果一个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而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多于一个,在一次试验中结果无法事先确定,这种试验就叫做随机试验。把随机试验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

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对单次试验来说),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对大量重复试验来说)。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表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即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即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给这个常数取一个名字,叫做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关于概率的定义,通常称为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层面理解概率的知识。因此,教科书通过例3、例4和例5的教学,使学生在试验活动中,认识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苏教版2021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在探索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平移现象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事物重有哪些平移。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二、判断平移

1、(1)题学生先观察数红的两组图,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重点说一说图形是怎样平移的。。

2、(2)题安排两个环节。

1)先让学生弄清题的要求,然后在书中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三、平移图形

1、让学生在书中岸(1)题的要求画出图形,重点交流画的方法。

2、鼓励学生自主完成(2)题,集体交流。

练一练

1、给学生充分的作图时间,师巡视辅导后进。

2、有余力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