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篇一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二一、学会审美
学生的德智体美教育总的来说就是审美教育,音乐课这种贴近艺术的课程更是对学生们审美情趣的培养起着重大作用,做一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是新教材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一)加强音乐欣赏
注重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倾听美丽的音乐,要让学生们学会欣赏,学会自己找到音乐中所蕴涵的美感和韵律,学会倾听音乐中所带有的情绪。
(二)挖掘美育素材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中对学生们审美情操有用的内容,并加以强调,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陶冶情操。
(三)审美氛围的营造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校已有的音乐资源,为了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音乐美感的理解,教师也要积极的创造环境,如:老师和学生各自用器乐、演唱、表演、舞蹈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小螺号》,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二、让音乐课成为学生的舞台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现自己。
(一)教会学生自由思考表现的欲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个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信心,学会保护孩子们的骄傲,用正确的方式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搞活课堂气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授课环境。
(二)给孩子一颗快乐向上的心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具体的艺术形式,使孩子们学会自主思考,心存爱意,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体验生命的乐趣。
培养一颗快乐向上的心,让他们心胸宽广,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三、音乐课的创造性教学
(一)善于挖掘音乐教材中音乐创造教育因素
充分挖掘新版教材中的趣味性,使教学富有时代的气息,通过音乐的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学会唱歌,更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
用音乐来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优秀元素,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体验生命的乐趣。
(二)发挥分组合作学习作用,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创作教学。
如节奏改编、旋律创作、即兴歌舞等,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给小组评分的方式增强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在欣赏完《山童》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几种不同的节奏,分别模仿山风、小草、羊跳、羊鞭、小鸟、泉水的声音,编一首《山林的歌谣》。
四、小学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
(一)体验型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从平常练习之中走出来,体验型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找到音乐中的乐趣,一首较长的歌曲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通过课后的体验,学生会感受到每个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的情绪,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研究型作业
研究型作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们课前寻找一些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与历史地理的内在关系。
如:在欣赏《新疆舞曲》时,让学生先查找一些新疆的人文地理环境资料,让他们理解乐曲的民族风格、地域特征。
(三)活动型作业
每到学期末的时候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将自己在本学期内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在实践中去,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达到通过活动来培养人才的目的。
(四)创造型作业
创造型作业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去,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学生们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将自己哼唱出的旋律记录下来。
通过布置创造型的作业,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师也应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中国培养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和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小学音乐教学开辟一方新天地。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三摘要:
音乐是一门既包含逻辑理论的理性学科,又是一门善于述说人物内心情感的感性学科。因此,如何做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理性与感性共存,是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笔者就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能够理性与感性并存,越来越规范化、创新化。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教育;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教育者观念保守
通常的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包括“教”与“授”两个方面的主体,这就需要音乐教育者在安排音乐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在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表达能力。然而事与愿违,当前许多的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许多的教育者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理解的过于片面与过度,导致许多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受到了学音乐不该有的压力,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课程的教育者应该改变陈旧而又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将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与“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重点放在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上,充分考虑受课人的心理感受,使孩子们热爱上音乐课。
2、音乐课程教育方法陈旧
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的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音乐教师们“重结果,轻音乐课程本该有的愉悦性”。小学作为真正接触各类课 ……此处隐藏4776个字……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
方法
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九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全,有些观念需要教师的灌输和引导。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来传递自己的情感,用音乐改变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终处于兴奋、快乐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给学生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诚恳的交友态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优美的音乐能够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能够愉悦学生的心情,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再变得枯燥。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生活处处有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播放赞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过音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很多音乐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来源和意义。例如国歌,通过国歌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历史,对祖国和民族英雄产生敬爱之情。学生在这样的熏陶下,会树立自己的目标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持之以恒的思想,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收获音乐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音乐可以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不断配合和共同探究激发自己的音乐灵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和培养,可谓事半功倍。
音乐无处不在,好的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们的身心,为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听适合的音乐,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育人为本。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