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篇一3.2
【学习要求】
1、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基本目标(学业水平测试):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提高目标(高考):
1、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重点、难点】
适度消费与提倡节约 、艰苦奋斗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说明:学案中出现的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同学们预习时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a级1.人们的消费行为受 的影响,主要有:
___ _ (评价: )
_____ _ _(评价: )
___ _ (评价: )
_____ _ _ (评价: )
c级2.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 的更新,也带来不同 之间的激烈碰撞。我们做理智的消费者,就要践行的原则主要有:
, ;
, ;
, ;
, 。
绿色消费是以 为主旨,核心是 。
【温馨提示】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看不中。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妈妈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女儿坚决不同意:“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她总是挑选那些和别人迥然不同的衣服。
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她们的消费心理?
(1)妈妈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2)女儿的消费属于求异心理。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表明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应考虑社会的认可与代价。
2、观点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他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劣行也会推动社会进步。
观点二:我国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请辨析两种观点。
(1)观点一看到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消费的作用,以致于鼓励人们铺张浪费,是错误的。
(2)观点二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是正确的。但忽略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忽略了消费对社会生产的促进作用,是错误的。
(3)我们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每年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餐具具有三大危害:一是用它装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及臭氧层,三是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请为解决“白色污染”“资源浪费”出谋划策。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①作为消费者应尽量减少使用,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②作为企业要从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整体利益出发,杜绝这种产品的生产,积极从事绿色产业的生产。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③作为国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个人消费行为的引导,坚决关、停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不要紧,请认真听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会和你一起解决的。
二、知识盘点: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吗?围绕该内容,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你能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吗?试试看,你能行!
1、下列关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b
①消费行为决定消费心理 ②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④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理智的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代言人。商家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b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3、人们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这种消费行为属于c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c.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现在许多高校学生(包括个别中学生)消费越来越高,连过生日都到高级酒店,有些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的学生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向家长要钱过“高档生日”。在消费心理中属于d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此处隐藏21068个字……觉地将饮料瓶收集好,将卖废品的收入作为班费。
2、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板书)
国家、集体和家庭的金钱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尤其是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企业经济效益还不高,我们的人民消费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不能丢掉的。
之所以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是看到我们中学生中有太多的浪费行为,通过今天的课,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勤俭节约的精神,国家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和家庭的消费都离不开它,而这种精神需要从小培养。
最后,布置一个行动作业:
我们每个家庭收入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座的同学没有理由指责你的父母为什么收入少,相反,你应该更加体谅他们的艰辛,你该考虑的是通过你的努力,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如果从你们目前的情况说,每位同学应该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父母一起探讨,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希望我们同学和我们班集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用这样一段话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
科学地消费
积极地消费
千万不要浪费
健康快乐地生活过好每一天!
附:
对王苹老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讲评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 王力军
XX年6月1日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王苹老师,运用讲授法撰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较好地体现了讲授法教学的原则。
第一,启发性原则
王苹老师在讲课时,善于设计问题,善于答疑解惑,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最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她的开讲是
在我们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材料(投影):
我国居民对耐用消费品购买的变化:20世纪50-70年代的百元级 “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千元级的“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收音机;20世纪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消费档次大大提高。
提问: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变化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教师归纳:说明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发展;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断提出新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把家庭消费仅仅看成是个人的消费行为。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等。这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做到设计情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集中之后,马上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最后学生在老师的讲授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二,精通性原则
王苹在哈尔滨三中的异地授课,由于生源不同、场景不同、设备不同等方面因素,要把学生的身心留在自己的课堂不易,尤其是学生对教材已经学过一遍,而且学校是黑龙江省的省重点学校,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思考问题就更加不易。但是王苹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创造,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感知、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例如,她对教材进行的二次创造,做到的“三贴近”可以从板书窥见一斑。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
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1)消费结构的合理性
(2)消费内容、消费行为的安全性与健康性
(3)适时适度的消费
(4)可持续的消费
2、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王苹对这节课的精通体现在:对广泛收集的信息能够筛选、整理,运用恰当合理,让积累的信息和储备作为讲授的根基,支撑起丰富的课堂。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熟悉和把握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教材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等。
第三,直观性原则
王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三个图表,意图是通过图表来直观说明问题,而且还通过语言的表达体现直观性原则。
例如,语言上的直观性体现在:
《成功的品质》(美国:奥里森·马登)──“走出单调的生活”:“保持快乐的唯一的方式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享受生活。并非只有等到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时才可以享受生活。一次轻松的旅行,购买一件艺术品并不是只有你有钱有地位之后才可以实现的。” “如果人只像野兽那样过得毫无生活乐趣,人就不成其为人了。”
中美两位老太太的“天堂对话”。
王苹在保证授课科学性的前提下,将授课语言变成名人名言、坊间传说,运用这些学生能接受的和乐于接受的、熟悉的、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讲授教学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感染性原则
王苹在这节课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讲授内容和语言真实地感染了“哈三中”的学生。
她讲“从小事做起,养成一种良好的消费习惯”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来讲授: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她每天放学后,都将同学丢弃的饮料瓶用塑料袋装走,到收购站卖掉。开始,同学们都不理解她,一个多月后,天气变冷了,一天,这位同学兴冲冲地拿着一个新暖瓶走进教室,对我说:“王老师,这是给咱们班买的暖水瓶。”我有些不解地看着她,她说:“这是用卖废品的钱买的。”同学们给予她热烈的掌声。此后,同学们都自觉地将饮料瓶收集好,将卖废品的收入作为班费。
她的授课结束语是“我们每个家庭收入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座的同学没有理由指责你的父母为什么收入少,相反,你应该更加体谅他们的艰辛,你该考虑的是通过你的努力,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如果从你们目前的情况说,每位同学应该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父母一起探讨,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希望我们同学和我们班集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用这样一段话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科学地消费、积极地消费、千万不浪费、快乐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这样授课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境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授中的感染性原则是教师课堂讲授法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总之,王苹老师运用讲授法撰写的--和她在“哈三中”的授课集中地体现了她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